何以“奔县”

本文转自:安徽日报

■ 梁 骏

曾经,出国游、出境游,去大城市玩、住精品酒店是一些人外出旅游的首选。但去年以来,“县域旅游”渐成众多背包客和驴友心中的新顶流。

根据《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4》,2023年全国1866个县域旅游总收入平均值为42.95亿元,接待游客总人数平均值为508.27万人次,分别同比增长41.19%、35.18%。

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,国庆期间,县域小城旅游热度持续攀升,带动多个县城文旅订单量翻倍。比如,不到10万人的安徽黟县,国庆假期平均每天来了游客21万人次,每天平均旅游收入2亿元。

为何“奔县”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?

近年来,生活节奏加快、竞争趋向“内卷”,加剧了人们尤其是青年逃离都市的渴望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、熙来攘往的车水马龙,更像一张绵密之网,让人喘不过气。

于是,远离城市的喧嚣,获得“久在樊笼里,复得返自然”的松弛感,是年轻人选择去县城旅游的初心。带着“古早”味的老街、老房子,既有独特美感与辨识度,又让人感到岁月静好的熨帖;一花一树、一楼一巷沉淀着时光的故事,让你不由自主慢下来,治愈内心的浮躁与焦虑。

比如,去安徽歙县,在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中,感悟“六水回澜地、古韵徽州间”的宁静;到浙江安吉,春日清风、万亩茶园,置身于绿意与茗香之间,体会生活的惬意。

人与人的交往,追求“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”;人与城的相遇,也因“别样的玫瑰独一无二”。祖国那么大,都想去看看——去江南水乡看戏听曲,到东北小镇搓澡赶集,奔东海之畔露营垂钓,赴西陲边境赏花观剧。

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大城市纸醉金迷的虚幻,互联网真假难辨的缥缈,早已让网友们身心俱疲。反倒是看似平平无奇的县城,却拥有贴地生长的烟火气和随处可见的人情味。

在河北正定的古城灯会,年轻的情侣正相拥祈福,憧憬未来的幸福生活;在吉林通化的烧烤夜市,觥筹交错间的中年人或把手言欢,或感慨人生不易;在安徽寿县的古城遗址,步入暮年的老者驻足而立,与满天的晚霞相映成画。这种真实的获得感、满足感,是大城市可望不可及的。

“不是大城市去不起,而是小县城更有性价比。”这句看似“平替文学”的调侃,引发众多网友共鸣。说到底,游客选择去“奔县”,除了自身意愿外,诸多小城古镇接待能力的提升也是关键,这背后更反映出了国家对基础设施的重视和长期投入。

发达的交通网络,让天堑变通途。宋代大家王安石曾言:“世之奇伟、瑰怪,非常之观,常在于险远,而人之所罕至焉。”过去,人们不愿意去县城旅游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交通阻隔。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总规模接近50万公里,全国高铁站点达到1300余个,甚至不少县城都拥有了民用机场……今天,我们已经完全可以根据需要,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,定制个性化的游览路线,这也激发了更多年轻人持续“下沉”旅游。

规范透明的保障工作,让“苦难之旅”变“安心之旅”。俗话说,在家千日好,出外一时难。人们外出旅游是为了享受生活,但以前不少县乡旅游景区或因管理不到位,或因信息渠道不对称,屡屡出现“天价菜单”“强买强卖”“黑车宰客”等负面新闻,甚至有的地方打出民宿、农家乐的招牌,却连基本的安全卫生都难以保障。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,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旅游小镇管理规范、收费透明,游客再也不用担心遇到“花钱找罪受”和“投诉无门”的窘境。

日益提升的服务意识,让游客从惊讶惊喜到开心舒心。为了让南方的小伙伴在北方享受宾至如归的感觉,不少“糙汉子”变得慢声细语;有人只想在云贵地区体验一下“村超”“村BA”的火爆,却被老乡相邀去家中免费品尝特色美食……一些曾被吐槽没有服务意识的县城,在文旅层面已经进阶到另一个水平。比如,不少网友感慨去湖南县城旅游,已经从最初“他们居然能想到这个”的惊讶惊喜,转变为“主打一个入湘随俗、湘当有味”的安心舒心。

麦肯锡预测,到2030年,中国超过66%的个人消费增长将来自下沉市场。“奔县”或将为县域全面发展创造机遇、提供契机。

当然,也不是所有的“奔县”,都能让人体验到向往的生活。今年国庆假期,因为爆款游戏《黑神话:悟空》而引来八方游客的山西隰县、因某视频博主进山收集颜料而出圈的云南哀牢山,都招致了一些负面评价。

县域旅游如何才能接得住突如其来的“泼天富贵”,从“火起来”到“红下去”?

有无充分的接待预案?互联网时代,流量说来就来,但也转瞬即逝。“县域旅游”为县城打开了新的经济增长点,但无形中成为了一地县域治理的试金石。能否像淄博、哈尔滨那样抓住机遇“一炮而红”,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。其中,做好游客衣食住行的诸多细节,是重中之重。比如,新能源车辆日益普及,各景区能否提前考虑到充电桩配置,让自驾游的游客免除“电量焦虑”。又如,能否出台相关条例、加大监督力度,确保一地走红后,消费物价不会跟着水涨船高。对于广大游客而言,美景美食只是锦上添花,切实可感的服务细节,才会提升他们对地方的好感。

能否变“特色”为“招牌”?县域旅游之所以吸引人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城可以提供差异化的生活体验。近年来,不少地区使出“浑身解数”,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地方美食集市、冰雪文旅探索、农耕文化体验、乡村体育赛事、非遗文化传承等各类特色活动。这样的思路没错,但能否将“人无我有”的特色打造成“唯我独尊”的招牌,恐怕后续还需发力。毕竟,在这个机械复制的年代,没有什么可以始终保持“独一无二”,唯有立足实际,将自身特色发挥到极致,擦亮“招牌”“王牌”,才能永葆竞争力。

如何持续赢得口碑?“奔县旅游”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,它是可以撬动一地经济发展的“杠杆产业”,更是需要持续投入的文化事业。事实上,曾有不少只顾眼前利益“过把瘾就衰”、一味跟风而劳民伤财的经验教训。未来,除了在景区数字化、智慧化建设等“硬件”方面下功夫之外,如何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意识,做好舆论引导和品牌构建,需要大家共同努力。毕竟,流量的收益只是一时,持续的口碑才是根本。经受住长期多维度考验,让游客享受到宾至如归的体验,才会加大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同,保证“二刷”“三刷”的可能。

小城故事多,你我皆向往。在“奔县”的过程中,我们或许才刚上路。

Tags: